加载中...

logo

od体育app官网登录|新闻

首页 > od体育app官网登录|新闻

医院自制药物美价廉难觅踪 陷成本高缺原料困境

时间 : 2024-07-26 15:48:59  作者: od体育app官网登录|新闻

  作为北京医院院内制剂的维生素E乳一直受到市民热捧,即使已经涨价,售价也没有超过10元 摄/记者 杨益

  法制晚报讯 (文/记者程磊 摄/记者 杨益)看病药太贵!这是老百姓经常热议的话题。而在老北京的记忆中,有一些价格低廉却很有效的药,这些药是北京各大医院自己制造生产的,以物美价廉著称。

  然而《法制晚报》记者发现,如今不少医院制造的廉价药剂都已经消失。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有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共有上千种,但是还在生产的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这千种制剂也远远低于鼎盛时期的种类数量。

  “几年前还有的药现在没了!”市民李女士最近感冒,她想到友谊医院以前卖一种叫“清翘感冒片”的特效药,这种药每瓶60片,卖10.4元,有效又便宜。然而她告诉记者,这种由医院生产的廉价特效药,现在却难觅踪影。

  近日,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博士金鹏飞拿着一张已获得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名单告诉记者,在院内制剂最辉煌的时代,北京医院有150种院内制剂,而目前只有40种。

  另外记者发现,被人们热捧的北京医院著名的维生素E乳最近涨钱了。北京医院药房负责人梁晓丽表示,维生素E乳从原来的每瓶6.8元,上涨到了现在的9.8元。原价已保持了十几年的时间。

  “涨价是经过医院财务部门的核算以及相关部门批准的。”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每瓶上涨的3元中,仅是原材料的上涨,都没有把人工费和水电费算进去。

  即使这样,维生素E乳的销量依然居高,每人只能开5瓶。医院自产产量3万瓶,月月都会卖光。

  据了解,医院院内制剂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弥补我国医药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一线用药的情况,国家允许处在医疗一线的医院自己研发生产院内制剂。很多经典小药就诞生于那个时代。

  一名医院内部人士表示,成本问题是造成医院放弃自制药剂的主要原因。人民医院制剂科负责人王英超介绍,一瓶院内自制的咳嗽合剂卖五六元一瓶,远低于同类别的其他药品,即使买到10块钱一瓶也赚不回成本。但如果涨价,根据政策只能变成自费药了,那就会给患者的就医带来不便,所以即使亏本,还得生产。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记者看到,医院的制剂楼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建筑,显得比较陈旧。但是内部的装修因制药监管越来越严格,已经多次升级。

  制剂科负责人王英超表示,硬件投入极大,如果未来门槛还提高,他们肯定还要升级改造,但成本目前来看是收不回来的。

  院内制剂的售价很低,其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也很低。如此一来,原料商就没什么赚头,干脆就断了货,使得院内制剂很难买到原材料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制剂科负责人王英超回忆,以前有一种制剂原料叫“金霉素粉”,是院内制剂的一种必备原料,但是每次用的非常少,使得原料商赚得很少。

  北京医院药学部的金鹏飞同样遇到过因为原料药价格低廉而断货的情况。他经常和同事趴在一大堆有生产文号的药企名单上一个一个地查找,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联系。结果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已经不生产。

  以北京医院的乙烯雌酚栓为例,由于其生产原料价格非常低廉,目前已经找不到有药企生产了。

  金鹏飞表示,医院现在很多制剂在市场上找不到替代品。主要原因是很多临床效果好的药,由于工艺复杂,很多药企都不生产了。而作为院内制剂的一项成果,制剂的处方也属于“秘方”不能转让。即使转让出去,从专利转让,到新药的审批,又得投入一大笔。很多厂家都会觉得不值。

  王英超表示,最终医院不得不向临床需求妥协。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而且呼声很高,所以医院就得继续生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正在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清点业内存在和消失的院内制剂,将存在和消失的原因进行整理,并根据现有条件对其是否能够继续生产进行评估。

  王英超表示,这对未来院内制剂工作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至少这些前辈留下来的医疗科研结晶能够保留下来。


上一篇:网红“协和维E乳”不是协和医院产品
下一篇:【48812】激励人的正能量阳光语句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